2022年1月6日上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暨南大学药学院丁克教授,暨南大学药学院研究员陆小云博士、张章博士一行3人莅临广东省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小分子中心”)与深圳市新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樾生物”)进行学术合作交流。
(会议室学术交流中)
董事长何询代表小分子中心及新樾生物对丁克教授团队前来学术交流表示热烈欢迎。交流期间何总介绍了小分子中心建设经营、项目进展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并同时详细介绍了小分子中心首个孵化生物医药企业——新樾生物在独有的DEL活细胞筛选技术基础上,融合AI技术打造DEL3.0平台的情况。
(董事长何询发言)
何总表示,小分子中心在省工信厅的领导下,正在积极探索一条市场化运营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运行新机制,新樾生物作为小分子中心首个孵化的产业化创新公司,其意义举足轻重,特别地与丁克教授团队的项目合作是新樾生物发展历程的里程碑事件,丁克教授课题组强大的创新研发平台,结合新樾生物DEL3.0的特色产业化平台,双方平台的联动、互补和共同探索,将进一步加速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加快新樾生物药物研发管线的进展,从而尽快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丁克教授对小分子中心及新樾生物在这么短时间内取得的成绩表示了高度肯定,并表示此次合作的项目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开发前景,期待未来和小分子中心和新樾生物有更进一步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丁克教授分享经验)
随后,丁克教授与小分子中心和新樾生物全体研发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丁教授分享了自己回国十多年来在创新药开发和产业转化方面的规划布局、研发历程和成功经验。
丁教授很谦虚,提到自己课题组最近几年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绩,他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布局早、起步早。同时,随着国内外新药研发格局的快速变革,他认为目前中国创新药开发已经进入了2.0阶段,从高校产学研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把项目license out给企业的合作方式已经不再有竞争优势,接下来10年会重点去和企业优势互补,通过共同开发的方式加速新药产业化进程,重塑优势竞争地位。通过分析国内外生物技术企业在新药开发模式上的差异,他表示新药开发的化学导向或者生物学导向,将造成药物开发创新程度的显著差距。丁教授特别指出,First-in-class新药应该是以药物的临床价值为主要定义准绳,而不是仅专注于新的靶点。学术交流最后,丁教授站在新药开发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为参会人员描绘了一幅中国新药开发的发展新蓝图。全体研发人员通过此次学术交流,获益良多。
交流会结束之后,董事长代表新樾生物向丁克教授颁发了 “新药研发顾问”聘书,双方合影留念。
(董事长何总代表新樾生物向丁克教授颁发了 “新药研发顾问”聘书)
(交流会后合影留念)